现代化养鹅场的疫病防控策略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安全、免疫管理、环境控制、营养调控等技术手段,构建系统的防控体系。以下是具体措施和关键点:1. 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- 场区布局:严格划分生产区、隔离区和生活区,净道
饲草青贮技术通过优化饲料营养保存和适口性,显著提升奶牛产奶量,其作用机制及具体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:
1. 营养保存最大化
青贮技术通过厌氧发酵将新鲜饲草中的营养物质(如蛋白质、糖类、维生素)有效固定。相比晾晒干草,青贮可减少30%-50%的干物质损失,尤其是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胡萝卜素的保留率更高。例如,优质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可达12%-18%,而露天晾晒干草因氧化和雨淋损失可能降至8%-10%。
2. 乳酸发酵改善适口性
发酵产生的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(如乙酸、丙酸)能刺激奶牛食欲,日均采食量可提升15%-20%。研究表明,采食青贮饲料的奶牛干物质摄入量(DMI)比干草喂养组高1.5-2.0 kg/天,直接关联产奶量增加(约2-4 kg/天)。
3. 能蛋平衡优化
青贮饲料的能氮比(NSC/CP)更符合奶牛泌乳需求。玉米青贮的淀粉含量可达25%-30%,与豆科青贮(如苜蓿)组合使用时,能协同提高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,促使乳蛋白率提升0.1-0.3个百分点。
4. 季节性供应稳定
青贮可解决冬季和旱季饲草短缺问题,避免因饲料波动导致的产奶量下降。数据表明,全年均衡供应青贮饲料的牧场,奶牛群年产奶量波动幅度小于5%,而无青贮储备的牧场季节性差异可达15%-20%。
5. 健康与代谢效益
青贮饲料的均匀质地降低挑食行为,减少瘤胃pH波动,预防亚急性酸中毒(SARA)。同时,部分发酵产物(如乳酸菌代谢物)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,可降低体细胞数(SCC),间接提升乳产量和品质。
扩展技术要点
青贮添加剂应用:接种同型发酵乳酸菌(如植物乳杆菌)可加速pH下降,减少丁酸生成,提升青贮品质。
收获期控制:玉米青贮在乳线1/2-2/3阶段收割,干物质含量28%-35%时淀粉积累最佳。
管理关键:压实密度需达700kg/m³以上,密封后2周内完成发酵,开窖后取用速度建议每周1.5-2.0米,以防二次发酵。
实际生产中,青贮技术与TMR日粮配合使用可使高产奶牛(年产>10吨)的饲料转化率提高8%-12%,综合效益显著优于单一干草饲喂模式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