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花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解析一、品种选育关键技术1. 杂交育种采用远缘杂交与近缘杂交相结合的策略,父母本选择需注重花色、花型、抗性互补。常规育种周期3-5年,现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将周期缩短至2-3年。重点选育
向日葵高产栽培及田间管理要点
1. 品种选择
- 选择适应性强、抗病性好、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,如油用型(如“矮大头”、“陇葵杂”系列)或食用型(如“黑大片”、“三道眉”)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早熟或中晚熟品种,确保生育期与当地无霜期匹配。
2. 种子处理
- 播种前筛选饱满、无破损的种子,用50℃温水浸泡10分钟杀菌,或选用包衣种子预防地下害虫。低温地区可提前催芽(25℃环境下露白后播种),提高出苗率。
3. 地块选择与整地
- 选择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(pH 6.5-7.5)。前茬以玉米、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为佳,避免重茬(间隔3年以上)。深耕25-30厘米,结合基施腐熟有机肥3-5吨/亩,复合肥(N:P₂O₅:K₂O=15:15:15)20-30公斤/亩。
4. 播种技术
- 播期:地温稳定在10℃以上播种,春播一般4-5月,夏播不晚于7月初。
- 密度:油用型亩保苗2000-3000株(行距60厘米,株距30-40厘米);食用型1500-2000株(行距70厘米,株距45-50厘米)。
- 深度:墒情好时播深3-4厘米,干旱地区可加深至5-6厘米。
5. 田间管理
- 苗期管理:
-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,3-4片真叶时间苗,5-6片真叶定苗。
- 中耕除草2-3次,首次在苗高10厘米时结合浅耕,后期深松土促根系发育。
- 水肥管理:
- 浇水:现蕾期(需水临界期)和开花期保持土壤湿润,干旱时每周浇水1次,灌水量30-40立方米/亩,避免花期积水。
- 追肥:现蕾期追施尿素10-15公斤/亩,钾肥5-8公斤/亩;花期喷施0.2%硼砂溶液防花而不实。
- 病虫害防治:
- 病害:菌核病用50%多菌灵500倍液喷雾,锈病喷施25%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。
- 虫害:蚜虫用10%吡虫啉3000倍液,向日葵螟在成虫羽化期喷洒5%高效氯氰菊酯。
6. 辅助授粉
- 开花期放蜂(每5亩1箱蜜蜂)或人工授粉(上午9-11时用软毛刷轻拂花盘),连续进行3-4次,提高结实率15%-30%。
7. 适时收获
- 油用型在花盘背面变黄、籽粒含水量≤15%时收获;食用型待花盘下垂、籽粒硬壳后采收。避免雨天收割,防止霉变。收获后及时晾晒,籽粒含水量降至10%以下存储。
8. 轮作倒茬与土壤养护
- 实行“向日葵-豆科-禾本科”轮作模式,减轻土传病害。收获后秸秆还田或深翻,配合生物菌肥改良土壤。
注:高产区可结合地膜覆盖(增温保墒)或滴灌技术(节水30%以上),北方地区注意防风倒伏(培土或选用矮秆品种)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