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田博农业百科知识网 >> 畜牧知识 >> 详情

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升级


2025-09-09

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、保障粮食安全、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。以下从技术、管理、生态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:

一、核心改造方向

1. 灌溉系统现代化

推广高效节水技术:滴灌、微灌、喷灌等精准灌溉设备覆盖率需提升至60%以上,相比传统漫灌可节水30%-50%。

智能控制系统:集成土壤墒情监测、气象预报与自动阀门的物联网系统,实现按需供水。新疆兵团应用的智能灌溉系统使棉花水肥利用率提高22%。

2. 输配水工程优化

渠系防渗处理:采用混凝土衬砌、PE膜等材料,减少输水损失。数据显示未防渗渠道漏水率达30%-40%,改造后可降至8%以下。

泵站能效提升:淘汰高耗能机电设备,推广变频技术。江苏某灌区改造后泵站效率从45%提升至68%。

二、生态协同措施

1. 水生态修复

建设生态沟渠,植入沉水植物净化水质,降低面源污染。浙江"沟塘联用"模式使TN、TP去除率达40%-60%。

三、长效机制建设

1. 产权改革

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"物业化"管理,明确管护主体。安徽产权改革试点区域设施完好率提高35个百分点。

2. 数字化管理

构建GIS+BIM的资产管理系统,实现设施健康状况动态评估。山东智慧水利平台已覆盖82万处工程设施。

建议配套《农田水利条例》实施细则,将改造标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、黑土地保护等专项统筹推进。东北地区应重点防控冻胀破坏,南方丘陵区需加强坡面水系整治。未来需关注气候韧性设计,如扩大雨水蓄积容积以应对极端旱涝。

标签: